关工委

五老风采
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> 关工委   >> 五老风采   >> 正文

为粮食生产二十年丰喝彩

2024年01月22日 11:13 唐益泰 点击:[]

  

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说,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绿水青山成色更足,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。这不仅是对中国农业农村工作的肯定,也是对亿万中国农民辛勤劳作的表彰。

我国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是以2003年为起点计算的。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只有43070万吨,到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9541万吨,二十年间,年年丰收,累计增长粮食26471万吨,增幅达61.5%,创造了世界粮食生产的奇迹,意义十分重大,值得讴歌。

(一)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。

1995年美国学者莱斯特·布朗提出“谁来养活中国”的疑问。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了一阵骚动。布朗认为1990-2030年中国粮食产量至少要下降五分之一,而中国粮食需求将从1990年的33500万吨增至 2030年的47900万吨,预期将会出现21600万吨的缺口。如果人均粮食消费上升到350公斤,到2030年,中国粮食需求将达到56800万吨。世界可出口粮食20000万吨,都让中国买了也远不能满足中国需要。于是提出了“谁也养活不了中国”的结论。这一论调的核心是,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,中国自身无法解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,只有依赖粮食进口,从而引发整个世界的粮食危机。

然而30多年过去了,中国政府和人民用事实证明了布朗的错误。中国2023年的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,早已超过了布朗预计2030年中国需求56800万吨。这就给那些戴有色眼镜的西方人以有力的回击。现实是中国人早已把装满中国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。

(二)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更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

中国2022年国民生产总值已达121万亿,稳居世界第二位。全国财政收入也增加到20.4万亿元。这就表明,只有国家富了,才可能有粮食连年丰收的结果。

粮食生产是自然生产过程,又是露天作业和野外作业,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大,旱、涝、风、雹和病虫害时有发生,给粮食生产带来丰歉波动是常事。为了保证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必须有强大的经济支撑。仅以水利建设为例,2023年前11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达10938亿元。其中就包括黑龙江提升粮食产能的重大水利工程。其他的还有高标准农田建设,改造盐碱地,农业机械的补贴等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。

国家财政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,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,压实地方政府责任,确保农业投资真正用于粮食生产,才出现了国富粮丰的大好局面。

(三)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威力。

粮食生产,耕地为本。我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,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。并在2022年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1亿亩,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,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,分类改造盐碱地,深挖土地潜力,提高了土地生产率。

要取得粮食连年生产,还必须大力推进良种培育等核心技术的攻关。使我国水稻、小麦和玉米等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0%以上,提高了粮食单产水平。

粮食连年丰产,更要靠农民和农业科技人员的辛勤劳动。我国深入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,广大农科人员不辞辛劳,手把手传授先进农业种植技术,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农耕技艺。廿年来,我国大力兴办涉农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,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农科人员和新型农民,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,有力地推动了粮食增产。

(四)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彰显了中国农民对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自信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,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,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越走越有奔头。”

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,以产业发展,促进乡村发展。

要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,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,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。

要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,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。各级政府要用现代化发展理念引领农业,用现代组织形式经营农业,用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,从而稳住粮食丰产的好势头,促进农民连年增收。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全线飘红,就会更加坚定农民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自信,他们将满怀信心,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。

(五)粮食生产二十年丰,生动诠释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能力的伟大。

中共中央2014年一号文件指出:“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,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。”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,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,实施以我为主,立足国内、确保产能、适度进口、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。

粮食安全战略制定以后,狠抓党对“三农”工作的全面领导,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,落实五级书记抓“三农”工作的具体职责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、前途命运、最终成败”。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,胸怀“国之大者”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

 

 

 

 


上一条:唐益泰小传

关闭